【編者按】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,要“全面節(jié)約和高效利用資源,樹立節(jié)約集約循環(huán)利用的資源觀,建立健全用能權、用水權、排污權、碳
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”。近期,保爾森基金會發(fā)布了以“強化市場機制,改善空氣質量”為主題的保爾森基金會對話會系列報告,探討了如何利用中國市場機制來高效配置能源資源,以減少碳排放的
政策選擇,為中國政府同步應對空氣質量和經濟增長提供政策參考。該系列報告共有四篇,分別從
電力行業(yè)改革、電力需求響應、建筑能效公示和四個維度入手,從經濟可行性的視角探討能源和環(huán)境
問題?,F編者將四篇報告中的碳排放權交易一章摘出,以饗讀者。
中國計劃在2017年之前開始推出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(ETS)。在這個過程中,中國可以從國內的七省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、二氧化硫排污權交易試點,以及美國和歐盟的相關實踐中吸取經驗教訓。一套設計良好、實施到位的ETS將幫助中國實現“十二五”規(guī)劃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各項碳排放、節(jié)能和減少污染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