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(fā)布會上,本屆利馬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、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,自2011年以來,我國累計安排了2.7億元人民幣幫助發(fā)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。
2.7億元都花在哪些方面?徐華清介紹,這筆經費的用途主要用于兩大方面:“一是采購國內的
節(jié)能燈、可再生能源發(fā)電設備等產品,直接提供給發(fā)展中國家,目前已經有十幾個國家因此獲益;二是邀請發(fā)展中國家的政府官員和技術人員到中國來進行為期約兩周的研修班,目前已經培訓超過2000人次?!?/div>
今年9月23日,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聯(lián)合國氣候峰會上表示,中國將大力推進氣候變化“南南合作”,從明年開始在現(xiàn)有基礎上把每年的資金翻一番,建立氣候變化“南南合作”基金。
徐華清認為,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,中國政府明確將進一步增加對氣候變化方面“南南合作”的資金投入,資金總額將會在現(xiàn)有基礎上大幅度增加,這是非常必要的。
“氣候變化方面的‘南南合作‘意義重大?!毙烊A清說,首先體現(xiàn)了我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為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我們的貢獻;其次,通過這個平臺,將直接為最不發(fā)達國家以及小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幫助,同時也為國內節(jié)能等低碳產品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。
如何確保這些錢“花在刀刃上”?徐華清說:“我國有關部門和研究機構,已經在研究新的合作模式及相關機制,并提出一套用于評價氣候變化‘南南合作’效果的指標體系。”
上個月,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出席第九屆東亞峰會時提出,中方正在籌建“東亞應對氣候變化區(qū)域研究與合作中心”。徐華清透露,東亞應對氣候變化區(qū)域研究與合作中心籌備工作預計在近期將開展實質性活動。